-
01
2023-11
詩詞兩首
憶夢華州分公司 任斌似是昨夜歸去春,惜今黃昏又黃昏。簾卷西風吹盡愁,落花隨水一年輪。幾番驚起尋舊痕,無奈故人依故人。微微月容漸消顏,串串風鈴敲心門。攜手言歡酒廬處,許君朝朝和暮暮。終究南柯幸得愿,只盼日短夜久駐。搗練子·晚霞華州分公司 張航施粉黛,寄遐思,一...
01
2023-11
《我心歸處是敦煌》讀后感
2020年游玩敦煌時,它的美深深地吸引了我,千年莫高窟,鳴沙山月牙泉,清香爽口的李廣杏,甘甜解渴的杏皮茶,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奧秘,獨一無二的人類藝術文化,都成為了我對敦煌美好的回憶。當時只顧著游玩,也只是跟著人群匆匆走過幾個洞窟,并沒有對莫高窟藝術有...
31
2023-10
熟練心肺復蘇 提高應急能力
為更好的進行安全生產,在化工企業(yè)不僅僅要時時講安全事,刻刻做安全人,還要作安全的衛(wèi)士,以人為本保安全,讓安全陪伴我們每一天。作為一線的操作工,安全生產與我們息息相關,稍有不慎,就會造成難挽回的損失。一丁點火花的掉落,可能引發(fā)吞噬生命的熊熊大火;不小心的一...
31
2023-10
黃河邊偶感
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,它像一頭脊背穹起,昂首欲躍的雄獅,從青藏高原越過青、甘兩省的崇山峻嶺,橫跨寧夏、內蒙古的河套平原,奔騰于晉、陜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,破龍門而出,在西岳華山腳下調頭東去,橫穿華北平原,急奔渤海之濱。十一假期,陪同家人一起前往潼關縣...
31
2023-10
《人生》讀后感
閑來無事,為了脫離電子產品,在抽屜里翻到一本書,雪白的封面上赫然印著兩個大字“人生”,作者路遙。想起在大學時曾看過他的長篇巨作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,讓我印象深刻、收獲良多,從而喜歡上了這個作家。這本書買來后一直是泛泛而觀,此刻心境、時間剛剛好,索性就仔細品閱其...
31
2023-10
常憶英雄血肉鑄山河
十月,是紅色的十月,也是舉國歡慶的十月。我們在黨支部的組織下,觀看了國慶檔紅色電影《志愿軍:雄兵出擊》,這是又一部關于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的影片。1950年,在新中國成立一周年國慶之際,舉國上下沉浸在歡度國慶的喜悅之中,然而美軍卻在介入朝鮮內戰(zhàn)的遮掩下將炮火燒到我國東...
31
2023-10
30
2023-10
巾幗之光——觀《申紀蘭》有感
電影《申紀蘭》根據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申紀蘭的真實事跡改編,旨在紀念全國勞動模范、全國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第一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、“改革先鋒”和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申紀蘭同志逝世3周年。影片用回首過去與立足當下兩條敘事線索,譜寫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,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...
30
2023-10
30
2023-10
消防崗位工作心得體會
從業(yè)工作十余年,認清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尤為重要?;馂牡陌l(fā)生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、最突出,而從麻痹和認識不到所引發(fā)的,疏忽而忽視所造成的,也是危害的一種災難,是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安全,財產安全大大問題,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,警惕安全消防隱患與存在的問題和漏洞,...
20
2023-10
詩三首
秋 夜華州分公司 王二路三十六載月夕夜,千門萬戶曉薄煙。亂枝爭帶露凝紗,桂子飄香玉滿盤。野地深沉光影曳,烏鵲難覓花葉眠。唯有小溪瓊瑤灑,何處歡聲笑語甜。瑞鷓鴣·偶得華州分公司 張航欲上青天萬里遙,重重山水復迢迢。酣然夢里生雙翼,暢快杯中游九霄。風裹銀河披鐵甲...
16
2023-10
《申紀蘭》影評
這部電影是以“我國中共黨員,全國勞動模范、全國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第一至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、“改革先鋒”稱號獲得者、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、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申紀蘭”為原型,申紀蘭同志(1929年12月29日—2020年6月28日)生前真實事跡改編的人物傳記類紀...
16
2023-10
我把青春灑在陜煤涇河建設生產中
如果青春是酒,我愿將它灑在陜煤涇河建設中,回想自己跌跌撞撞的過往,像是在三岔路口迷失了自己的人生路。記得報到的第一天,我拖著行囊走在正在建設中的水泥路上,看到正在干活的工人,陽光照射在他們身上,衣服和臉上的灰塵是他們的豐功偉績,他們的內心也許是對生活充滿...
16
2023-10
農事何艱
社會上有很多種職業(yè),在我心中,最辛苦、最勞累、最不盈利的就是農民。盡管這個職業(yè)很艱辛,但還是有那么多農民選擇在田間勞作,他們就像一頭頭黃牛,一輩子辛勤而執(zhí)拗地深耕在土地上。 我的家鄉(xiāng)位于關中地區(qū)北部,剛好處在渭北腰帶上,高原溝壑地形。這里盛產蘋果,務植果樹...
16
2023-10
為官不與民爭利
西安城墻內的順城巷有一處“下馬陵”,一代鴻儒董仲舒就長眠于此。 據說當年漢武帝出城狩獵時路經董仲舒墓,他翻身下馬、凈心凈手、步履而過,以此表達對董仲舒的尊敬。從此,董仲舒墓園周圍的這塊土地,便被稱作“下馬陵”。 提起董仲舒,人們首先會想到他提出“罷黜百家, 獨尊...